一艘台籍觀光船2月19日在金門和廈門之間的海域罕見遭到中國海警人員登檢長達半小時,顯示繼兩名越界中國船員為躲避金門海巡追緝而溺斃致死後,兩岸局勢持續升溫。 台灣學者分析,中共藉此翻船意外,搬出對台施壓劇本,可能意在加大對台法律戰的力道,並向即將於5月20日上任的候任總統賴清德施壓。
英國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IISS)在一份最新公佈的報告中指出,中國軍方近期以來關於軍事動員和軍民融合的相關作為,顯示他們借鑒俄烏戰爭的經驗,意識到未來在印太地區的戰爭將會是曠日持久的消耗戰,並且為此展開準備。
中國正歡度春節假期,近日來不僅春運突破33億人次,多地旅遊景區也傳出營收佳績,但同時官方數據卻顯示,中國消費者物價指數持續下探,就連採辦年貨必備的豬肉等食品,價格也大幅下跌。分析家認為,持續的通貨緊縮恐怕對中國經濟復甦造成衝擊。
中國政府連日來持續在東中國海、台灣海峽及南中國海對週邊國家施壓,台灣國安官員警告「三海」不能分別以孤立事件看待,這是中國以溫水煮青蛙的方式,不斷改變區域現狀,創造新的“既定事實”,其最終的野心就是要完全宰制從北到南,整個第一島鏈以西的海域。
中國國主席習近平2月8日發表春節拜年講話,他說去年中國經濟,放眼全球可謂「風景這邊獨好」。有分析家認為,儘管這樣的內容跟中國經濟疲軟的現況頗有落差,但字裡行間反映出習近平將主軸放在對內信心喊話。
在中國經濟低迷,股市暴跌、房地產也頻傳爆雷之際,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1月底的一場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中,大談以科技創新為要素的「新質生產力」。分析家認為,新詞彙反映出美中科技戰開打以來,習近平對於中國科技落後的焦慮感更加迫切,因此不惜集中全國人力、物力,專注發展能夠「彎道超車」的新科技。
中國電視劇《繁花》以199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的上海商戰為背景,講述主角從赤貧致富的發跡故事。該劇去年底在官媒央視和網絡平台播映一個多月來,不僅佳評如潮,還掀起上海旅遊商機,讓官媒疾呼“穩住影視劇帶來的消費熱”。
中國美國商會(AmCham China)2月1日發布2024年度《中國商務環境調查報告》。數據顯示,2024年在華美國企業面臨複雜前景,雖然從新冠疫情防控措施解除以來,業者經營狀況回升、把中國視為全球三大主要投資目的地的人數也有所回升,但多數美企的投資態度或趨於謹慎;而美中關係緊張也依舊是影響美企態度的首要因素。
深陷債務危機的中國地產商恆大集團週一(1月29日)遭香港高等法院裁定清盤,成為香港史上最大宗的開發商清盤案件。 對此,分析家表示,恆大在香港遭強制清盤具有標誌性,但後續能否在各中國城市執行仍有變數。 雖然中國官媒普遍定調,恆大「保交大樓」努力不受影響,但恆大母公司清盤會不會引發子公司的財務壓力及上下游廠商的債權恐慌,乃至拖累保交樓的進展 ,仍有待觀察。
中國股市繼1月22日暴跌後,受到政策利多消息的激勵,連日回漲。其中,包括人民銀行祭出降準0.5個百分點,並提供市場約1兆人民幣資金等利多,才換來股匯市的穩定。但分析家表示,北京這種救市政策或許短期有效,但面對中國經濟前景的嚴峻挑戰,中共須鬆綁「金融國安化」的政策,並深化市場開放,才能讓投資人恢復信心。
中國政府「蓋牌」半年後,1月17日恢復公佈青年失業率,排除在校生後,去年12月16-24歲的青年失業率已從去年6月的21.3%下降至14.9%,引發 多數中國網友質疑為「優化數據」。 多位來自不同省份的專業人士告訴美國之音,在中國整體經濟疲軟的前提下,年輕人不僅工作難找,就算有工可上,也普遍面臨薪資縮水、學歷貶值的困境,讓不少年輕人乾脆在家「躺平」。
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席勞拉.羅森伯格(Laura Rosenberger)1月16日於台北召開記者表示,太平洋島國瑙魯與台灣斷交的決定令人“失望”。她說,瑙魯引用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作為斷交的理由,並不符合國際期待,因為該決議並未決定台灣的國際地位,也沒有排除任何國家與台灣建立外交關係。
台灣總統大選落幕,台灣智庫「國策研究院」邀集國內外學者展望新政府所要面對的政經情勢。與會學者認為,民進黨再次取得執政黨的結果,凸顯中國介選完全失敗。雖然在中國亟欲修補對美關係的前提下,對台動武的可能性不高,但勢必將動用經濟、政治跟法律等手段,繼續對台施壓。
台灣總統大選前的敏感時刻,台灣國安官員在1月9日的一場簡報會上披露中國國安部首度利用大量生成的“AI虛擬主播”對台灣總統蔡英文展開大規模的抹黑謾罵攻擊,短短3天之內就產制數百則相關視頻,企圖藉由打擊蔡英文進而對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的選情造成附帶傷害。
台灣民主選舉與兩岸議題備受國際關注之際,在影視製作領域也陸續出現以政治職業人員甚至台海危機為主題的影視劇,不僅在台灣凝聚了共識,更進一步讓中國網民一窺台灣民主選舉與性別平等的社會價值觀,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文化戰場」上展現實力。
從1996年台灣首次總統直選期間的“文攻武嚇”,到近年來的經濟脅迫和認知作戰,每逢台灣大選,中國政府各種介入層出不窮,而且介選手段正變得越來越隱晦。分析人士進一步警告,中國更利用台灣社會既存的矛盾,見縫插針分化台灣民心,就是要讓台灣人像“溫水煮青蛙”一樣失去警覺。
台灣總統大選中唯一一場副總統候選人電視辯論會1月1日登場,兩岸問題仍是三位副手最主要的攻防焦點。國民黨的趙少康說兩岸藕斷絲連才能維護台海和平,而民進黨則是風險的來源;民進黨的蕭美琴反駁稱中國才是真正的風險來源,國民黨一直配合中國責怪被害人。民眾黨的吳欣盈則表示,台灣應該仿效美國對待中國的方式,可以合作的地方合作,必須對抗的時候就對抗。
中國湖北武漢是全球新冠病毒大流疫中最早爆發疫情的城市。它在2000年1月至4月封城一百多天,發生了無數的外界無法想像的悲慘故事。四年過去了,一部詳實記錄封城期間,武漢市民情緒及官方言論審查的公益紀錄片《武漢封城》於12月30日舉行全球首映。
台灣國安單位掌握的情資顯示,台灣知名樂團五月天在上海演唱會被指“假唱”的事件是由中共中央宣傳部協同多家官媒和網信辦展開的介選行動,五月天是 因為拒絕在演唱會中發表附和中國統戰的言論,才遭到藉端施壓。 同時,上海官方仍未公佈對這場延燒了一個多月的“假唱”風波的調查結果。
中國國家新聞出版署12月25日破天荒一口氣批准上百款新遊戲版號,一反上週五(12月22日)釋出徵求網遊新法意見、重創遊戲類股價的肅殺氣氛。對此,分析師認為,官方似在自我“糾錯”,以緩和監管趨嚴的市場認知,但隨著多家遊戲公司股價持續暴跌,投資人信心恐已難挽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