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即將到來,中國疲軟的經濟動能是國際輿論最關注的話題,不僅房地產跟地方政府債務問題積重難返,外人對華直接投資也於今年第三季首度出現淨流出。尤有甚者,觀察人士分析,中共還在持續緊縮監管,除強調金融面的國安管制外,還壓縮外商在中國言論空間,在這種背離開放步調的前提下,恐更難翻轉外資持續撤離的趨勢。
在台灣總統大選前的敏感時刻,中國宣布中止先前基於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對台減讓關稅的12項石化產品,理由是台灣對大陸出口採取歧視性措施。台灣官方稱這是以經濟脅迫介入台灣選舉,但因台灣企業多已做好風險分散,因此影響範圍有限。
受到俄烏戰事的啟發,台灣有越來越多的民防團體積極汲取烏克蘭民防組織的運作,以應對強鄰中國的武力恫嚇。 其中,部分團體推動小區互助,強化社會韌性,也有一些團體持續聚焦各式射擊或急救訓練課程,更有不少業餘無線電愛好者互相串連,建立緊急通信管道,以防台海突發戰事時, 台灣週邊的海底電纜遭敵軍切斷,引發對外通訊全面中斷的困境。
就在2024年台灣總統大選進入關鍵階段之際,中國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據悉於12月初在北京召開了一場分配對台介選任務的工作會議,指示統戰部跟解放軍等單位化整為零介入台灣選舉,而威脅對台動武的“和戰抉擇論”仍將是選前對台認知作戰的主軸。
谷歌(Google)的一位工程師11月底警告,過去半年來,中國擴大了對台灣發動網絡攻擊。對此,資訊安全專家警告,除了網攻,中國還搭配認知戰和軍事恫嚇,對台灣構成“混和威脅”,甚至把台灣作為新型資訊攻擊的試驗場。
首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以下簡稱鏈博會)於11月28日在北京開幕,中國總理李強出席併發表主旨演講。分析人士認為,中國在國內經濟疲軟之際大張旗鼓舉辦展會,是要宣揚其紅色供應鏈的完整性,吸引外資回流,但在中國政治環境持續緊縮的情況下恐難如願,形式意義將高於實質意義。
台灣國安單位近日警告,中共針對台印移工協議,對台灣發動認知戰,因為該單位發現,近兩週來,大量賬號散發內容雷同的貼文,稱台灣若引進印度移工將為害台灣治安。而多個中國官媒賬號也發佈不實謠言,因此,台灣國安人士質疑,中共恐借題對台灣發動網絡攻勢,意圖離間台印關係。
台灣民進黨副總統候選人蕭美琴正式登記參選後,於11月23日首次與國際媒體茶敘。蕭美琴擔任台灣駐美代表的表現受到高度評價,但被中共指為「台獨頑固者」。蕭美琴重申會堅守台灣民主承諾、維持台海現狀,並強調戰爭不是選項。
2024年台灣總統大選在即,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20日正式宣布副手人選為現任台灣駐美代表蕭美琴。對此,分析人士表示,蕭美琴豐富的外交歷練與女性特質都有幫賴清德加分效果,至於北京怒斥“賴蕭配”是頑固台獨分子的“雙獨組合”,他們說,對台灣選民不會產生任何嚇阻作用。
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美國時間11月15日舉行峰會,兩人在長達4多小時的會晤中就雙方恢復高層軍事交流以及遏制芬太尼生產取得進展,並對台海 安全等議題各自表達立場。 分析人士認為,這次見面符合拜習兩人當前的需求,至少能讓美中關係“止跌回穩”,維持鬥而不破的局面。
中共國安體系近年來不斷擴張,台灣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指出,這樣的趨勢已經導致國安系統權力凌駕於本該主導經濟工作的國務院之上,結果就是讓企業對於在中國經商失去信心。對此,分析家認為,由於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缺乏安全感的狀態並未改變,因此這樣的情形短時間內難以扭轉。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睽違7年將前往美國出席亞太經合會峰會(APEC)並會晤美國總統拜登,連日來,中國輿論從官方媒體到知名博主都表達積極態度。分析人士認為,這反映出美中雙方都對此次元首見面有所期待,希望能降低彼此間已經持續一段時間的緊繃態勢。
中國經濟疲軟似已影響到解放軍兵力整建,美國學者李思愷(Roderick Lee)指出,解放軍採購軍備的思維正逐步調整為壓低單價、大批量採購,但是這並不代表中共有意縮減軍隊規模, 台灣跟美國反而要準備好應付解放軍更便宜但數量更龐大的武器攻擊。
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於11月5日在上海開幕,不僅有美國農業部帶領17家廠商組成的歷來最大訪問團,澳洲總理阿爾巴尼斯也出席開幕式並發表演說。分析家認為,中國有意藉此次進博會修復與西方國家的關係,但因境內消費疲軟以及越來越緊縮的國安法規,能帶給西方的利益有限,恐怕無法如願修復關係。
第十屆北京香山論壇10月31日於北京閉幕,為期三天的議程中最受矚目的是,美中中斷軍事交流一年多來,美國首次派遣資深國防官員出席。雖然中方代表在會中針對美國跟台海問題的發言不乏強硬措詞,但分析人士認為,以控管軍事風險的角度來看,美中兩強能夠恢復對話,就是好事一樁。
中國即將展開2024年的公務員招募考試,上週截止的報名人數創下近300萬人的新高,其中光是江蘇省就有10萬人。但隨著中國經濟疲軟、地方財政吃緊,所謂的"鐵飯碗"恐不再吃香,例如,江蘇省10月初就公告,鼓勵國企在編人員請無薪假、下海創業。對此,分析師表示,這代表地方政府正在精簡人力以減輕債務負擔。
中國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卸任僅7個月後撒手人寰。 分析家認為,李克強擁有經濟學博士學位,是中共建政以來學歷最高的總理,又有地方執政歷練,但他兩任10年間遭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越來越強的打壓,最終成中共史上 最弱勢的總理,憂鬱而終。
中國國防部長李尚福正式遭到免職後,他的繼任人選成為北京政壇最新的熱議焦點。對此,分析家認為,中央軍委中有兩人的接任呼聲最高,分別是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參謀長劉振立和中央軍委副主席何衛東。他們說,新防長人選一旦落定,外界或可一窺三軍統帥習近平與解放軍間的信任關係。
台資企業巨頭富士康集團週日驚傳遭到中國稅務單位查稅後,其在華上市公司和位於台灣的母公司鴻海等股價週一(10月23日)應聲重挫。由於正值該公司創辦人郭台銘可望突破連署,取得台灣總統大選參選資格的敏感時刻,引發台灣輿論圈議論紛紛。
第三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於10月18日上午於北京開幕,包括俄羅斯總統普丁等超過140國代表與會,但官方資訊並未透露是否有任何西方國家元首出席。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也宣示八大行動和未來的投資計劃,但觀察家說,規模看來比過去十年「縮水」不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