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10月17日將於北京迎來包括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內的140多國代表出席。根據中國上週發布的白皮書稱,一帶一路沿線國家10年來共簽建的工程合約金額高達2兆美元。但展望未來,分析家認為,隨著中國經濟疲軟及俄烏、以哈衝突不斷,一帶一路所面臨的挑戰恐多於機會。
澳洲前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在強調台灣在自由與民主世界中的重要性無可比擬,一旦台灣被佔領,整個印太地區乃至全球,都將受到威脅。美國前駐聯合國大使克拉夫特呼籲“戰略清晰”,支持台灣。
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馬斯(Hamas)突襲以色列後,中國網絡上掀起一片熱議。多名具官媒背景的博主都認為,哈馬斯的襲擊突然而有力,中國可望介入調停。但觀察人士說,中國未經營其與哈馬斯的關係,在中東的影響力也不及美國,恐無力扮演任何調停角色。
就在恆大集團董事會主席許家印被捕之後,10月初中國又有兩家知名房企“爆雷”違約,多名分析人士認為,由於整體經濟情勢低迷,加上中共中央“房住不炒”的政策實際上並未改變,光靠取消限購、限價等手段,恐怕難以挽救中國房地產市場頹勢。
台灣即將於明年1月13日舉行總統及立委“二合一大選”,台灣國安局局長蔡明彥10月4日於立法院報告業務時警告,中共正以越來越多元化的樣態介入台灣選舉,其中包括,可能與台灣當地公關公司合作,操作候選人民調,影響台灣選民的投票走向。
今年的10月1日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第三任期的首個國慶節,但他於9月28日的國慶會招待致詞時,卻一改先前的意氣風發,坦言中國「腳下的路不會是一馬平川」。 對此,分析家認為,這反映出習近平已體體認到,他的治理在外交、經濟跟政治等多個領域,已遭遇嚴峻的內外挑戰。
台湾首艘自制潜艇“海鲲号”9月28日在高雄举行下水典礼,完成海试后,将于2024年底交付台湾海军正式服役。该专案召集人、台湾国安会咨询委员黄曙光表示,台湾在面对中共威胁下,不惜巨资自制潜艇,不仅可以保护周边海域航线的安全,也能协同美日等国,巩固“第一岛链”防线。
第19屆亞運會9月23日傍晚於浙江省會杭州揭開序幕,這場號稱史上規模最大、參賽人數最多的體壇盛事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出席,並接待前來觀禮的各國高層嘉賓。觀察人士說,中國力圖透過亞運的盛大場面,重塑因國際局勢緊繃和國內經濟疲軟而受挫的大國形象,但亞運不過是熱鬧一場,無助於北京應對內外挑戰。
中國湖南異議人士陳思明因長期堅持紀念六四而屢遭中國公安傳喚抓捕,他七月底成功逃亡至老撾跟泰國後,9月22日清晨,再搭機離開泰國並趁著航班中轉至台灣桃園機場的空檔“跳機”,目前暫時滯留在機場管制區。他告訴美國之音,希望能順利入境台灣,最後獲得美國或加拿大的政治庇護。
中國政府將本週(9月11-17日)定為“國家網絡安全宣傳週”,並透過官媒警告,包括中國高校遭美國網絡攻擊、中國民眾在網絡上翻牆或店家違規提供顧客無線網絡都屬違規案例,讓網絡行為動輒得就。分析人士說,美中交惡及境內經濟疲軟致民心思變的隱憂下,中國的網絡執法恐越來越緊縮。
台灣軍方9月12日示警,中國最新、最先進的第三艘航母“福建艦”若正式服役後,代表中共正式具備遠洋戰力,恐對台灣構成新的海上威脅。不過,有軍事專家表示,“福建艦”的飛機彈射器雖是最新型的電磁彈射器,但恐有待解決的瑕疵,而海軍的艦載機飛行員訓練也不足,都讓這艘號稱超級航母的戰力能否如期發揮,仍有待觀察。
二十國集團(G20)峰會9月10日順利閉幕並達成多項攸關國際政治和經貿合作的共識。多位分析人士認為,此次峰會在推動全球治理上取得相當的成果,其中有六大後續看點,包括在中國和俄羅斯兩國領導人的缺席下,此次峰會絲毫沒有因此失色,反而催化國際重塑“朋友圈”。
中國樓市近日頻傳利好消息,除房企巨頭碧桂園的美債違約風險暫獲緩解外,官方再鬆綁房貸政策,刺激樓市,也讓地產巨頭股價連日反彈。但分析人士認為,中國經濟疲軟的沈痾未解的情況下,官方一味搶救體質不良的地產商,恐形成惡性循環,屆時壞帳若擴大,銀行業將首當其衝受到衝擊。
美國眾議院軍委會副主席惠特曼(Rob Wittman)8月下旬率團訪台前,中共持續多日派遣軍機擾台。其中,據一位不具名的台灣國安人士透露,最值得關注的是,解放軍的中高空、長航時無人機漸成為擾台的最新主力。不過,他們說,中共改派無人機,雖仍意在釋放強硬的軍事恫嚇信號,但背後恐也有緩解中共戰機勤務跟維修壓力的苦衷。
英國外相祁湛明(James Cleverly)才剛結束訪中行程,英國商業及貿易大臣莊敦文(Dominic Johnson)接著到訪上海和北京,顯示兩國努力“重啟接觸”。但分析人士認為,英國雖逐步與北京恢復經貿往來,但基於中國與西方的緊張關係仍緊繃,英中關係短期內也恐難大幅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