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再現武力犯台的備戰企圖。根據美國軍事媒體《戰區》(The War Zone)最新發布的衛星圖像顯示,解放軍正在升級距離台灣最近的3座空軍基地,包括興建彈藥掩體、延伸機場跑道、新設停機坪、並強化機庫以因應台灣的可能反擊。分析人士表示,解放軍升級這3座機場,是為了提升東部戰區的戰略投送能力,讓其直升機裝載部隊可以跨越海灘地形、深入台灣本島執行“斬首行動”,以一舉癱瘓台灣的作戰指揮中樞。
美國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的暑期中文進修計劃“哈佛北京書院”,明年起將從北京轉移到台北,並改名為“哈佛台北書院”。根據哈佛大學的規劃,目前預計有60名學員將來台參訪、學習中文。對此,分析人士預期,美中關係持續惡化的前提下,未來更多美國學校可望與台灣學校達成華語教學的合作。他們說,擁有“學術自由”優勢的台灣,可把握這個機會,透過外國學生將“台灣故事”傳遞給國際。
由法國參議院友台小組主席李察(Alain Richard)所率領的跨黨派代表團週四(10月7日)拜會台灣總統蔡英文。蔡英文在致詞時特別感謝法國關注台海的和平穩定並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組織。
中國國民黨黨主席選舉週六(9月25日)結果揭曉,由標榜“中道”路線的前新北市市長朱立倫勝出,再一次回鍋黨魁大位。分析人士認為,朱立倫領導下的國民黨,在兩岸政策上會採取中間偏溫和的路線,這有異於台灣總統蔡英文的中間偏對抗路線。不過,他們說,國民黨恐難撕掉“親中”標籤,在美中對抗的大格局下,很可能逐漸走向衰敗。
中國軍方近年來在西太平洋活動頻繁,尤其是在巴士海峽與宮古海峽兩地,引起日本擔憂。陸上自衛隊出身的日本參議員佐藤正久近日公開呼籲台日應共享中國軍隊在兩處海峽動向的情報,也呼籲美日台三方儘速成立外交國防防衛合作機制。對此倡議,分析人士看法兩極。支持者認為,雙方軍事部門早該密切交流情報軍,以掌握中國動向;但反對者則認為,日台關係缺乏法制化機制,共享情報不可行。
美軍撤離阿富汗之後,塔利班隨即擊垮阿富汗政府軍隊並奪回政權,成千上萬的阿富汗難民瞬間湧現。針對這波難民潮,歐盟內部意見分歧,部分歐洲國家甚至直接表態拒收。此時,亞洲的南韓站了出來,率先接收曾為南韓機構工作的378名阿富汗人及家屬。
美國八月中旬撤軍阿富汗,中國官媒卻趁勢對台發起攻心戰,轉而質疑起美國協防台灣的承諾,也一度引發台灣內部親中人士做出“今日阿富汗、明日台灣”的類比。對此,前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凱莉·克拉夫特(Kelly Craft)8月31日以視訊方式出席台北遠景基金會所舉辦的“2021亞太安全對話”論壇時,重申台灣對美國的重要性。她表示:如果失去台灣,美國就輸了。她還痛批中國官媒政治操作阿富汗議題的手法“可恥”。
太平洋島國帕勞總統惠恕仁又譯惠普斯)8月2日出訪美國,並與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會面,雙方討論了美軍進駐帕勞的必要性,及其可能對中國的嚇阻效果。分析人士表示,中共軍事實力漸增,急欲突破第一島鏈防禦鏈,且其中長程導彈可直驅關島,都威脅到印太地區和美國本土的安全,因此,他們認為,美軍為分散風險,極可能進駐帕勞等第二島鏈國家。
台灣知名藝人小S(徐熙娣)近日在個人社群網站上替參與東京奧運賽事的台灣選手加油,並貼文稱呼他們為“國手”,不料意外觸動中國網民的敏感神經,他們“出征”小S的微博帳號,痛罵她是“辱華”的“台獨”分子,進而引發她所代言的四個中國品牌隨即終止合約。對此,分析人士表示,中國身為明年冬季奧運會的主辦國,卻放任網民高舉民族主義的大旗,四處出征他國的奧運選手,將對明年的冬奧帶來負面影響,更有損其大國形象。
台灣流量第一大的電商平台“蝦皮”正在申請擴展電子支付業務,不過,這家新加坡外商背後的大股東之一竟然是中國的騰訊,引發部分台灣人士質疑,中國政府透過中資企業影響在台經營的外商,來滲透台灣市場。他們說,若蝦皮獲准在台提供電子支付服務,中共將長驅直入,透過騰訊的手伸進蝦皮支付,來掌握台灣的金流和物流等情資,並讓台灣消費者的個料暴露在極大的風險中。
河南省省會鄭州本周遭逢暴雨,造成道路等基礎設受創,更一度導致全市缺水缺電。當地部分產業界人士周五(7月23日)表示,水電供應已大致恢復正常,產業陸續復工的前景看好,但基於安全,還是有部分區域仍未能正常供水供電。
台灣外交部週二(7月20日)宣布將在波羅的海國家立陶宛設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這將是第一個在中國邦交國境內使用“台灣”名稱的外館。多位學者表示,此一外交決策恐有美國在暗中的幫助,雖然代表處的英文名稱頗有打擦邊球的意味,但恐仍因觸及主權紅線,而引發中國強烈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