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訊設備製造巨頭華為雖然被美國政府列入拒絕商務往來的黑名單,卻仍然花費重金在華盛頓聘請重量級說客為其向拜登政府進行遊說活動。
距離北京冬奧會開幕剩下不到100天,但是中國北方和南方卻突然分別遭遇新冠疫情反彈和一種新型禽流感的雙重夾擊。根據中國國家衛健委的最新通報,星期三(10月27日)零時至24時,中國大陸全境新增新冠確診病例39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16例,本土病例23例。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大會第26次會議(COP26)將於10月31日至11月12日在蘇格蘭格拉斯哥舉行,以便為全球減少碳排放和轉向清潔能源研擬計劃和籌措資金。但是作為全球最大碳排放國中國的國家主席習近平卻決定缺席這一重要的峰會。
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星期二(10月26日)發文指出,為了應對煤炭價格暴漲,發改委正在研究建立規範的煤炭市場價格形成機制,引導煤炭價格長期穩定在合理區間。
印度內政部國務部長尼蒂亞南德∙拉伊(Nityanand Rai)星期天(10月24日)表示,有幾個營裝備一新的印藏邊境警察部隊已經獲得政府授權,並即將部署於中印邊境。印度政府也承諾向這支新組建的精銳部隊提供完善的後勤支援和現代裝備。
日本政府星期一(10月25日)再次對中俄海軍最近大陣仗在日本附近海域進行聯合演習與巡航表達關注。
美國國防部長勞埃德∙奧斯汀(Lloyd Austin)重申,美國將繼續向台灣軍方提供協助,但是拒絕明確說明一旦台灣遭到中國攻擊,美國是否會出兵協防台灣。
深陷債務危機的中國房地產公司恆大集團令人意外地在寬限期期滿前,向國際債券持有人支付了一筆逾期利息,從而避免了讓投資者和市場極為擔心的違約事件的發生。
在香港新任海關關長聲稱走私澳洲龍蝦到中國大陸對中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破壞了中國對澳洲的貿易限制之後,疑惑不解的澳洲首先要問北京,為什麼要阻擋澳洲龍蝦進口?澳洲同時也要問香港,澳洲龍蝦如何對中國國家安全構成了風險?
華爾街日報星期一(10月18日)發表專研中國經濟的編輯和專欄作家塔普林(Nathaniel Taplin)的文章,聲稱推動中國經濟前行的房地產投資、消費和出口三大支柱全都出現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如果中國政府近期內無法出台更強勁的寬鬆政策,那麼支撐中國經濟三大支柱的負面因素疊加在一起,到明年年中有可能引起經濟下行的風險。
中國否認有關其試射一枚可攜帶核彈頭的高超音速滑翔器火箭的媒體報導, 堅稱其進行的其實是一次例行性航天器試驗。
一份名為“公司作息表”的共享表格最近在中國的互聯網上爆紅受熱捧,許多在中國著名高科技大公司上班的員工紛紛將自己在公司上班每天超長時間的作息表匿名上傳,引發對諸多中國公司習以為常的加班文化的反思與反彈。
蔓延至大半個中國的電荒尚未緩解,供電緊缺的問題又將從星期五(10月15日)起遭遇大面積寒流的“冷酷”挑戰。
台灣高雄鹽埕區“城中城”大樓星期四(10月14日)凌晨發生火災事故,釀成46人死亡、41人受傷的慘劇,令人震驚。台灣總統蔡英文在第一時間對罹難者表達哀悼,而行政院長蘇貞昌星期五也指示各相關部會對受傷民眾提供醫療和醫護協助,同時責成內政部出面,確實調查火災原因,並查究責任。
澳大利亞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FIRB)主席歐文(David Irvine)表示,澳大利亞並沒有對來自中國的投資關上大門,但是國家安全考量和關鍵基礎設施的保護已成為該委員會審批外資的重點。
台灣國防部長邱國正星期四(10月14日)表示,台灣軍方絕對遵守不發動“第一擊”原則,台灣也沒有必要啟動戰端。但是,如果對方有動作,國軍就將應戰。
在台海緊張情勢劍拔弩張、兵凶戰危之際,俄羅斯總統普京語出驚人地表示,台海沒有爆發武裝衝突的危險,因為北京“不必動武”,依靠其經濟實力就能實現統一台灣的目標。普京是星期三(10月13日)在莫斯科舉行的俄羅斯能源週會議上接受美國全國廣播公司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採訪時作上述表示的。
持續已經16年之久的“哈佛北京書院”暑期中文進修計劃已經決定撤離北京,遷往台北,並以“哈佛台北書院”的名稱繼續這項頗受學生歡迎的實境語言培訓計劃。
在蔓延全國多地的電荒嚴重衝擊工業生產,可能在今冬明春對經濟造成重創的壓力之下,中國政府再次出手,以進一步放寬燃煤發電上網電價浮動的辦法,一方面鼓勵電廠擴大產能發電,增加上網供電;另一方面強迫工商業用電客戶以市場價支付電費,推動電價的市場化改革。
台灣常駐澳大利亞一位資深官員在澳大利亞國會作證時,呼籲澳方支持台灣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強調台灣可以推動高科技貿易往來以及增加對澳大利亞礦產品的需求。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