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歐持續進行外交斡旋,為使烏克蘭免遭俄羅斯入侵而作最後努力之際,澳大利亞總理斯考特∙莫里森(Scott Morrison)星期二(2月15日)再次呼籲北京譴責莫斯科對烏克蘭的軍事威脅。
在美歐密切關注俄烏邊界緊張局勢,一再警告俄羅斯在俄烏邊界部署的10萬大軍隨時可能入侵烏克蘭之際,美國國土安全部上星期向美國各執法機關發布一項警報,如果美歐對俄國入侵烏克蘭啟動嚴厲的製裁措施,俄國很可能對美國發動大規模的網絡攻擊,以作報復。
台灣星期二(2月8日)宣布將解禁十年前曾發生核洩露事故的日本福島周邊食品進口,以表達持續走向世界經貿體系的決心,並爭取日本對台灣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的支持。
拜登總統星期四(2月3日)宣佈,美國特種部隊在敘利亞西北部的一次反恐突襲行動中,打死了極端恐怖組織伊斯蘭國的首領。
台灣的中國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抵達北京,準備出席將於星期五(2月4日)晚舉行的北京冬奧會開幕儀式。“非常高興受邀出席北京冬奧開幕,現已平安抵達北京,配合嚴格的防疫措施,進入了冬奧會場的閉環管理系統,”洪秀柱星期四在臉書上發文表示。
日本將考慮加強限制國安企業對海外軟件的採購,對抗來自中國等國家的網絡攻擊。日本一個學術委員會星期二公佈了上述建議。
北京冬奧會醫療小組首席專家麥克洛斯基(Brian McCloskey)星期三(2月2日)證實,自1月23日以來,對涉奧人員的病毒檢測中已有232人次結果呈陽性,其中11位涉奧人員已經住院接受治療。
北京冬奧會組委會星期二(2月1日)表示,抵達北京出席冬奧會的涉奧人員中,運動員和教練員及其他隨隊官員病毒檢測的陽性比例比其他人高,不過由於並沒有引起閉環內疫情的聚集性傳播,因此總體在預估的可控範圍內。
對中國立場一貫強硬的前日本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因罹患胰腺癌,醫治無效,於星期二(2月1日)辭世,享年89歲。
會員人數高達1250萬的美國最大勞工組織勞聯-產聯星期一(2月1日)表示,全力支持美國眾議院正在推動的《美國競爭法案》;該法案強化與中國的競爭,力促美國的半導體芯片的生產,並改革美國一些重要的貿易法規。
台灣總統蔡英文星期五(1月28日)就俄烏邊境的緊張情勢表示,對烏克蘭處境“感同身受”。她呼籲各方通過和平方式,加強對話與協商,理性解決爭端。蔡英文總統星期五在台北的總統府召開國安高層會議,討論“烏克蘭情勢及對因應台海情勢之影響”等一系列議題。
克里姆林宮星期五(1月28日)表示,俄國總統普京下星期前往北京出席冬奧會時,將花“很多時間”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討論歐洲安全以及俄方要求西方提供安全保障等問題。
經過為期將近兩年半的討價還價,中國政府據稱已經同意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米歇爾∙巴切萊特(Michelle Bachelet)在北京冬奧會閉幕後的今年上半年訪問新疆;而聯合國人權高專辦(OHCHR)的一位發言人則強調,訪問必須“有實質意義”,而且“不受監督”。
中國新任駐澳大利亞大使肖千星期三(1月26日)抵達悉尼履新,並在悉尼國際機場發表了一份言辭相對友善的書面講話,不僅表示要消除中澳之間的誤解與疑慮,而且希望推動中澳關係重回正軌。不過澳大利亞政府高層和議會仍然對肖千呈現的微笑持審慎和懷疑的態度。
在北京持續對力挺台灣的波羅的海小國立陶宛實施嚴厲貿易霸凌和經濟脅迫之時,歐盟星期四(1月27日)終於以實際行動聲援立陶宛,在世界貿易組織(WTO)就中國的“歧視性”貿易行為提出訴訟,指責北京試圖破壞歐盟27個成員國組成的單一市場。
在北京冬奧會進入倒計時之際,中華民國政府作出正式決定,不會派遣任何官員出席北京的冬奧會,但是台灣的運動員將正常前往北京,參加比賽。
近年來與北京關係鬧得相當不愉快的澳大利亞總理斯考特∙莫里森(Scott Morrison)今年元旦以後突然發現,原先在中國微信平台上開設的一個賬號突然被人接管,而澳大利亞一位國會議員星期一(1月24日)則指責中國領導人通過關閉莫里森的微信賬號干預澳大利亞選舉政治。
由於有關烏克蘭局勢的談判未獲突破,俄烏邊境仍然戰雲密布,俄軍隨時可能揮軍入侵烏克蘭,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星期一(1月24日)表示,將下令更多的部隊進入待命狀態,同時向東歐國家增派艦艇和戰機。
美國國防部星期一(1月24日)宣布,美國兩個航空母艦戰鬥群已駛入南中國海進行演訓,而一位美國海軍高級將領稱,此舉旨在安撫盟友並展現“抗衡惡意影響力”的決心。
剛剛進入第二個5年任期的聯合國秘書長古鐵雷斯星期四(1月20日)表示,由於新冠疫情、氣候危機以及地緣政治導致的發生在各地的衝突,今天的世界比5年前在很多方面都變得更糟。不過與美國總統拜登的看法不同,他不認為俄羅斯將入侵烏克蘭。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