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總統大選中,圍繞美國外交政策的討論離不開對華政策。共和黨參選人之一、魯比奧參議員最近推出了他當選總統以後的對話政策;其他幾位共和黨候選人最近也就中國政策發表了強硬立場。美國共和黨總統參選人、來自佛羅里達州的參議員馬克魯比奧在南卡羅萊納州的闡述了他如果在2016年當選總統將推行的中國政策。
偷情網站阿什利.麥迪遜網站被黑客侵入,客戶資料洩露引發連鎖反應,佛羅里達州一位知名檢察官成為身份被曝光的知名人物之一。該公司懸賞數十萬美元追查黑客,而該公司自己也因為沒有保護顧客資料而面臨法律訴訟。
移民問題繼續在美國總統大選中佔據据重要位置,其中外國人到美國生的孩子是否應該自動獲得美國公民資格,甚至這些孩子的稱呼也成為爭論焦點。最近幾天總統大選參選人們在談到移民改革問題時多次提到‘Anchor Baby’-“先遣嬰兒”這個詞,泛指外國人為將來獲得公民資格而在美國生的孩子。共和黨總統參選人杰布布殊星期一在美墨邊境城市麥克阿倫的一個記者會上解釋說,他所說的“先遣嬰兒”特指亞洲人。
台灣行政院陸委會主委夏立言上任以來首次到華盛頓進行訪問。他表示,他認為中國大陸有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恐懼,因此在兩岸關係中不斷採取保護預防措施,形成了近期兩岸互動出現波折的關鍵因素。
隨著中國崛起,中國政府積極吸引國外知名大學到中國辦學,最近最有名的例子就是紐約大學上海分校。不過,有美國國會議員擔心,中國的獨裁和對思想的壓制將為與中國合作的美國大學產生負面的影響。
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受到美國決策人士的關注。在國會的一個聽證上,美國經濟學者說,中國必須恢復真正的市場改革,否則經濟會出現停滯,不過,經濟停滯並不會導致崩潰。在美國國會外交委員會一次有關中國崛起的聽證上,主持聽證的共和黨眾議員邵建隆說聽證探討的問題之一。他說:“中國經濟機器運轉放緩將如何影響美國經濟?”
本年度美中戰略與經濟對話星期二在華盛頓開幕。雖然美國國會不參與對話,不過國會對美國外交關係的製定與行政當局有相等的權利和影響。一位國會參議員表示美國在許多領域應該對中國採取強硬措施。
曾經在1989年八九學運中參與創建北京工人自治聯合會、六四後流亡海外的中國工運人士韓東方星期三在美國國會一場聽證會中表示,中國政府已經開始回應民眾的呼聲。他還說,美國不應該將中國視為假想敵。但是出席聽證會的另外兩位專家表達了相反觀點。
在前一天發表了訪美最重要的演說後,台灣民進黨主席及總統候選人蔡英文星期四與前美國副國務卿阿米蒂奇會面。阿米蒂奇說,對於蔡英文關於兩岸關係的說法,他聽到一些正面評價,許多美國人對此感到鼓舞,不過北京還在觀察她的訪問過程,會等待她結束訪問後才有評論。
台灣民進黨主席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現在正在美國進行為期12天的訪問,所到之處都有歡迎的民眾如影隨形。在訪美之行的第二站,蔡英文來到芝加哥,她也再次強調了台灣的民主價值和台灣人民選擇自己未來的權利。
北韓核項目是美中關係的一個重要議題。美國一直努力與中國一道促使北韓結束其導彈與核項目。但是有專家說,中國和美國在北韓等問題上並沒有甚麼共同利益。在國會山一個有關中國在21世紀國際地位的研討會上,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高級研究院約瑟夫博斯克(Joseph A. Bosco)說,中國在北韓問題上和美國並沒有甚麼共同利益。
在美國鐵路客運公司Amtrack(簡稱美鐵)列車出軌事故第二天,國會眾議院撥款委員會星期三通過了2016年財政年度的交通撥款議案,其中給美鐵的撥款從去年的近14億美元減少到11億。民主黨提出的一項修正案建議給美鐵增加8億多的投資,包括安裝先進的速度控制系統,但修正案被否決。
在美國國會舉行的關於中國和東南亞國家關係的聽證會上,專家表示,美國有可能派軍艦島有爭議的南中國海島礁附近,並不是尋求和中國發生衝突。還有學者表示,美國應更主動積極地支援美國在這一地區的外交政策。根據美國多家媒體星期二報道,美國國防部考慮派遣偵察機和軍艦進入中國近期填海造島的南中國海島礁12海哩內的海域。
2016年總統大選,亞太裔選民可能將發揮更大作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政治學教授李大九(Taeku Lee)在國會亞太裔傳統月慶祝活動上展示了他對亞太裔選民增長對美國政治影響的研究;他說到2016年大選年。“如果你忽略亞太裔選民,那麼可能是你的損失。”
5月份是美國設立的亞太裔傳統月,以表彰亞太裔對美國的貢獻,宣傳亞太文化。今年的慶祝規模更是超過往年。在華盛頓的喬治華盛頓大學校園,白宮亞太裔行動計劃首次舉辦亞太裔峰會,近兩千名政府官員、亞太裔社區領袖、普通民眾和國會議員參加,其中包括六名內閣部長。這次峰會被稱為是一次前所未有,具有歷史意義的活動。
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5月12號就美中和平核能合作協議召開聽證,一些議員院擔心美中核能合作的技術被中國轉為軍事用途。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來自田納西州的共和黨籍參議員考克(Sen. Bob Corker)擔心,中國在軍事上日益強大,而且缺乏對國際規則的尊重,有可能把美中核能合作轉為進行不當的軍事用途。
美國國會美中經濟安全審議委員會(USCC)5月5號發布的最新報告指出,在美國的中國企業有一道隱形的法律防火牆,使這些中國公司可以躲避在美國的法律責任,並逃避在美國出庭受審。
美國國會資深民主黨參議員舒默(Senator Chuck Schumer)最近表示,如果白宮不對中國貨幣操縱採取強硬措施,那麼國會將阻止白宮正在談判的貿易協議,也就是跨太平洋貿易夥伴關係協議TPP。
中國實行了30多年的一胎化政策造成了甚麼社會後果;中國最近的人口政策有一些調整,這是否意味著一胎化政策將結束,歷史將如何對一胎化政策作出評價?這是美國國會一個委員會聽證試圖要尋求的答案。在美國國會及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的聽證會上,美國婦女無疆界主席瑞潔女士說,儘管有報道說,中國放鬆或停止一胎化政策,但實際上只是進行了微調,而且這些微調的意義被誇大了。
日本首相安倍4月29號在美國國會發表了演講,重點談論打造美日同盟關係的未來;對於二戰他說要延續歷屆領導人的立場,但是他並沒有就慰安婦問題直接道歉。美國之音衛視記者在演講後採訪了兩黨議員。 我們聽聽議員們對安倍演講有甚麼反應。安倍首相用英語發表了這篇(打造希望的同盟)的演講。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