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联合国官员否认与陈光标获颁的“世界首善证书”有任何关系,并认为这个证书是假的。联合国官员还向美国之音表示,任何组织,包括伙伴,必须经过联合国同意才能使用其标记。联合国对不当使用其标记或进行欺诈有可能会诉诸法律行动。
中國企業家陳光標在紐約高調宣傳的請客撒錢活動如同一場娛樂加意識形態的個人秀,引來與會流浪漢的兩極反應,對精美的食物他們讚美有加,但對未拿到陳光標承諾的300美元憤怒無比。不過,號稱中國、亞洲首善的陳光標通過這一活動升級為“世界首善”,讓他感到“樂在其中”。
自稱中國首善的陳光標將在紐約中央公園舉行千人宴。星期二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他說,不遠萬里來幫助美國窮人是為了踐行雷鋒精神助人為樂、愛黨敬業,並要以自己的行善榜樣影響更多人幫助窮人。他表示,他的高調行事讓他備受壓力,接到很多威脅電話;他很失望未能得到中國政府駐外機構的幫助。
自稱中國第一善人的陳光標又出奇招,在紐約時報刊登廣告要大肆款待美國的窮人和流浪漢。記者走訪了紐約下城,無家可歸者無不翹首以待;但也有人懷疑這一行動背後的政治動機,而紐約的慈善機構則對此更感可疑。
抗議、反思和悼念三大主題構成了紐約在曼哈頓和法拉盛兩地持續一天的紀念六四25周年活動。年輕人成了紀念活動的主力,他們在了解六四真相後加入了抗議隊伍;對六四歷史真相的研究,顯示政府當年有能力用和平方式解決天安門事件;當年的學運領袖王丹指出,當局開槍絕不是為了奪回天安門廣場,而是另有目的
前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新聞主播兼總編丹•拉瑟,是1989年美國四大電視網報導天安門廣場抗議的主力之一。星期五,他在接受美國之音專訪時說,25年前的天安門抗議有三個畫面最令他印象深刻。回顧歷史,他為美中關係和美國的對華政策辯護,認為走回孤立和對抗的老路是不切實際的.他批評中國政府竭力讓人遺忘六四,強調應該記得自己的歷史,即便會讓你蒙羞。
因《中國即將崩潰》一書聞名的華裔作家章家敦說,時間並沒有沖淡他對六四鎮壓的印象,25年後他甚至認為六四對他更為重要,因為他認為今天的中國對美國和世界都更加重要了,而十多年前他在書中分析的中國崩潰的條件現在不僅沒有改善反而更加糟糕了。
作為海外反對派運動領袖人物的王軍濤,在1989年“六四”鎮壓後被當局以“煽動、組織、指揮反革命暴亂的要犯”判刑13年。以保外就醫名義來美後,他仍尋求在體制允許範圍內做一個持不同政見的學者。但殘酷的現實粉碎了他的回國夢。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中,王軍濤講述了他在“六四”中的“黑手”角色,以及他如何由異議學者轉變為反對派領袖的心路歷程。
美國五位前駐華大使齊集紐約紀念美中建交35週年。他們暢談任內的“高潮”與“低潮”,凸顯捍衛與堅持美國價值觀是美國駐華外交官的重大使命。洛德、芮效儉、普理赫、洪博培和駱家輝五位前美國駐華大使星期三在紐約證交所交響了收盤鐘聲,紀念美中建交35週年。
旅居海外的中國異議人士星期天在紐約宣佈,將在北美地區舉行長達一周的紀念六四系列活動。有與會者表示,今年紀念六四的特殊意義在於,當局的超常打壓措施顯示了習近平政權決意繼承毛澤東的統治術;而25年後的事實證明,一個更強大的專制中國是對自由民主普世價值的最大挑戰。
一部記錄艾未未軟禁生活的紀錄片星期五開始在紐約作商業上映。影片真實展現了艾未未變監控為其創作素材的幽默和敏銳。而導演在當局嚴密監控下歷經4年完成該片的毅力同樣是一個傳奇故事。
美國前駐華大使溫斯頓洛德的外交生涯不僅與美中建交緊密相連,而且與震驚中外的 “六四”事件及其後美國對華外交政策的影響密不可分。“六四”25週年來臨之際,他接受了美國之音的專訪,對“六四”後美國對華制裁措施、“六四”的歷史地位、美中關係25年來的變化與走向做了詳細分析,他斷言,“六四”將載入當代中國史冊。
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了洩露的中共軍方應對北韓垮台的計劃。多位中國問題專家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對此消息不表懷疑。他們說,這不僅顯示了北韓政權岌岌可危高度危險,而且顯示北京在對待北韓問題上出現了驚人的發展。
美國康奈爾大學教授著書詳述中國當年全面援助作為附庸國的紅色高棉政權。他認為,北京雖然承受了紅色高棉覆滅帶來的羞辱,但這對特殊雙邊關係今天仍具有地緣戰略的重要性。上世紀60年代,中國自稱世界革命中心,既反蘇也反美;為尋求戰略地位,經濟瀕於崩潰的中共要求老百姓勒緊褲腰帶卻仍慷慨支援世界各地的共產黨政權。
在奧巴馬總統訪問日、韓、馬、菲四國前夕,前任美國國務院負責東亞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前任駐華大使洛德接受美國之音專訪表示,加強美國與其亞洲盟友的關係,不僅不會損害反而能改善美中關係。他還敦促奧巴馬政府在烏克蘭危機問題上表現得更加堅定,以免美國在亞洲的信譽受損。
紐約美國筆會中心和艾未未之友數百人集會抗議中國當局對艾未未、劉曉波、劉霞等作家藝術家的監禁和打壓。艾未未通過視頻表示,表達自由是所有藝術活動必要基礎,必須為之奮鬥。
紐約一些支持中國民主的人士最近在一起控告中國最大搜索引擎百度屏蔽信息的案子中敗訴。法官引用被告方的言論自由權作為否定原告要求保護他們言論自由的依據。這引起了人們對美國第一修正案有關言論自由的權利是否同樣保護著對言論進行限制的實體,以及互聯網時代一國政府的審查制度是否可以逾越國界在另一國合法存在的問題。
美國副國務卿伯恩斯星期二在紐約重申美國對亞洲安全、繁榮、人的尊嚴和有效地區架構的承諾。他批評中國在東海和南海領海爭端中以大欺小的行為,警告任何誤算都可能導致意想不到的衝突。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在同一場合表示,日中雙方最終將走向合作。
台灣留學生在紐約集會聲援台灣太陽花學運,要求馬英九政府退回服貿協議,完成兩岸協議監督機制。與會的台灣前總統李登輝的孫女說,支持學生是為了台灣的未來。
台灣學生抗議運動引起流亡紐約的中國異議人士以及僑界社區人士的關注,儘管他們對學生抗議的方式和策略有不同看法,但對台灣學生抗議爆發的根源,以及北京試圖通過兩岸經貿安排達到統合台灣的政治目的卻深信不疑。
更多